这几天折腾的一个 RSS 聚合爬虫,前端部分涉及到 redux-saga,对 ES6 里引入的 Generator 运用很花哨,看起来会云里雾里,其实和 Python 的 generatoryield 从思想上到写法上基本是一致的,之前也写过 Python 里的用法,这里也简单的写下我对动态语言里 generator 的学习和理解。

通识

首先,generator 本质上还是 function,只是行为略微特殊。 普通 function 会在执行结束时通过 return 返回; generator 可以中断 function 的执行过程,并重新回到断点现场继续执行。具体实现就是通过 yield 将结果返回给调用方并中断,通过 next() 方法继续回到断点再执行到下一个 yield 断点处。 普通函数只会返回一次,就是在执行结束的时候;generator 函数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多次返回,即在 yield 断点处取代了 return

还有一个和 generator 紧密相关的概念是 iterator,简单的描述二者的关系就是──generator 实现的目的是生成一个 iterator,它是 iterable 的,也就是说是可以循环遍历的。

ES6

JavaScript ES6 的 generator 和普通函数相比,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它的关键字包含星号 *yield,比如 MDN 文档上的代码示例:

function* generator(i) {
  yield i;
  yield i + 10;
}

var gen = generator(10);

console.log(gen.next().value);
// expected output: 10

console.log(gen.next().value);
// expected output: 20

来看看上面的代码先后发生了什么──

  1. function* generator(i) {} 代码块声明了一个 generator,此时什么都没发生;
  2. var gen = generator(10) 创建了一个 generator 并赋给变量 gen
  3. 第一次调用 gen.next().value 时,执行了 generator 进入到第一个 yield 的地方,中断执行并返回 i,即 10;
  4. 第二次调用 gen.next().value 时,回到 generator 断点现场继续执行直到第二个 yield 再次中断并返回 i + 10,即 20;

可以预料的,如果第三次调用 gen.next().value 得到的会是 undefined,因为这个 generator 在第二次调用时已经结束了所有断点完成了“生成”的任务。

注意到 next() 方法,它返回的是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 JSON 对象:

{
  value: object,
  done: boolean
}

value 即 generator 创建的 iterator 里的元素,done 则表示该 iterator 是否结束。

再来看 generator 的经典场景,生成 Fibonacci 数列。

// generator pattern
function* genFib(n) {
  yield a = 0
  b = 1

  while(b <= n) {
    yield b
      b = b + a
      a = b - a
  }
}

var fib = genFib(100)

for (let value of fib) {
    console.log(value)
}

由之前的过程分析,这个 Fibonacci 数列生成过程就非常好理解了。 换个写法,如果是普通的循环迭代生成 Fibonacci 数列,一般就是类似下面代码的形式。

// loop pattern
function genFib(n) {
  let a = 0
  let b = 1
  let fib = [0]

  while(b <= n) {
    fib.push(b)
      b = b + a
      a = b - a
  }

  return fib
}

乍一看两者似乎只是写法上的不同,实际运行速度因为样本数量级太小也比较不出差异。但仔细观察,就不难发现,第二种循环迭代的写法会把结果全部存储在内存中,只有当它完全生成后,才会返回;而第一种生成器的写法,每次只会生成一个元素并立刻返回。当数量 n 很大时,generator 的资源和性能收益就很可观了。

JavaScript 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,语法实在是太灵活了,有好多写法会让程序员觉得怪异,就比如 yield* 的用法,这个表达式其实是用来将一个 generator 委托给另一个 generator,笑 cry……

比如前面的例子里,generator 是赋给一个普通变量,而 yield* [[expression]] 则是将右侧表达式的 generator 的每个元素都做一次 yield

function* gen1() {
  yield 1;
  yield 2;
  yield 3;
}

function* gen2() {
  yield* gen1();
  yield 4;
}

[...gen2()];
// [ 1, 2, 3, 4 ]

JavaScript 内置的支持 iterable 的对象有 StringArrayTypedArrayMapSet。所以这些内置对象也支持 yield* 表达式,for-of 表达式和 ... 表达式,非常“灵活”。

理解了 JavaScript ES6 里的 generator,对 redux-saga 状态管理的理解就比较轻松了,后面有时间了再写关于 redux-saga 的内容。

Python

Python 中的 generator 和 JavaScript 的实现基本是相同的。还是用 Fibonacci 举例。

def gen_fib(n):
    yield 0
    a, b = 0, 1

    while b <= n:
        yield b
        b = b + a
        a = b - a

for value in gen_fib(100):
    print(value)

Python 版本只是增加了 yield 关键字,并没有在函数声明的地方设计 * 来表征 generator。 之前的博客理解 Python 生成器 写的很浅,这里试着从 Magic Method 着手更深入的写写。

Python 内置了一些由双下划线包裹、被称为 Magic Method 的特殊方法,像常用的 __init____new____str__。这些 Magic Method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描述对象的内在行为,而无需外部显性调用。比如我们声明一个对象,并编写它的 __init__ 方法:

class Book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uthor):
        self.name = name
        self.author = author


book = Book('Harry Potter', 'J.K Rowling')
book.__getattribute__('name')
book.__getattribute__('author')

我们并没有直接调用 __init__ 方法,但 Python 解释能理解并调用 __init__ 初始化对象。